UV胶(紫外线固化胶)是一种在紫外线照射下快速固化的胶粘剂,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效果:
1. 安全防护
- 避免皮肤接触:UV胶未固化时可能刺激皮肤或引发过敏,操作时需戴手套、穿防护服。
- 护目保护:紫外线可能伤害眼睛,建议佩戴防UV护目镜,避免直视UV灯或阳光。
- 通风环境:固化时可能释放微量挥发性物质,应在通风良好的区域使用。
2. 表面处理
- 清洁被粘表面:去除油污、灰尘、水分等,可用酒精擦拭并彻底干燥。
- 避免阴影区域:UV光无法穿透不透明材料,设计粘接结构时需确保光线能照射到胶层。
3. 固化条件
- 紫外线波长:通常需365nm波长的UV光源(如专用UV灯、LED灯),阳光也可固化但速度较慢。
- 固化时间:根据胶水厚度和光源强度调整(一般几秒至几分钟),过厚胶层需分次固化或选择深固化型UV胶。
- 阴影区补救:光照不到的部位可使用二次固化胶或配合其他胶类(如厌氧胶)。
4. 操作技巧
- 控制用量:过量胶水会导致固化不完全,溢出胶渍需在固化前用酒精擦拭。
- 避免气泡:涂胶后轻压部件排除气泡,必要时真空脱泡。
- 温度影响:低温可能降低胶水流动性,可预热材料至15-25℃再使用。
5. 储存与保质期
- 避光保存:存放在不透光的原装容器中,避免提前固化。
- 温度要求:置于阴凉处(如5-25℃),高温可能导致胶水变质。
- 保质期:通常为6-12个月,开封后建议尽快使用。
6. 其他注意事项
- 材料兼容性:某些塑料(如PP、PE)或特殊涂层可能粘接效果差,需先测试。
- 去除残胶:未固化胶可用酒精或丙酮清洗,已固化胶需机械打磨或专用解胶剂。
- 设备维护:UV灯长期使用后强度下降,定期检查更换以保证固化效率。
**常见问题解决**
- **不固化**:检查UV灯强度、波长是否匹配,或胶水是否过期。
- **粘接不牢**:确认表面清洁度,或更换更适合的UV胶类型(如弹性、高强耐温型)。
正确使用UV胶可显著提升效率,但需严格遵循产品说明和安全规范。此外UV胶在应用过程中应用强度包括粘接强度、机械强度、固化强度、电气绝缘强度等,只有全方位的保证各项应用性能强度标准,才能保证产品的应用可靠性。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UV胶的应用强度呢?
一、光源波长
紫外线按波长可以分类为UVA、UVB、UVC、UVV,波长范围分别为315-400nm,280-315nm,200-280nm,100-200nm,而UV光固胶聚合反应主要使用UVA315-400nm波长,以365nm和395nm为常见选择,如果未按产品要求选择最佳紫外线波长固化,可能会出现固化偏软、发粘、底层未完全固化等应用问题。
二、光照距离
光照距离指的是UV灯管与UV胶表面的距离,使用同一功率的UV灯,同一照射时间,同一施胶厚度,在不同的高度,UV胶的固化强度也是不一样的,单从固化强度来说,一般是距离越小,固化强度相对越高,但是时间应用过程需要全方位的考虑产品整体性能,如果太接近胶体表面照射,胶体固化剧烈程度也会增加,剧烈反应直接影响的是胶体物理机械强度,所以UV胶的光照高度需要合理制定,保证整体应用强度满足应用需求。
三、材料透光性
材料的透光性,主要体现在粘接应用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,直接影响到UV胶的粘接强度。透光性越好的材料,光透过的能力越强,波长的减弱也就越小,所以UV胶在粘接应用时一般不使用在透光性差的材料,应用粘接比较多的是玻璃和薄膜材质。
UV胶在应用过程中,要想完全发挥其性能强度,那么对光源波长的选择、光照高度的控制、应用材料的选择是首要考虑的条件因素。不同型号的产品,对以上条件参数制定均是不同,大家如有疑问,欢迎来电咨询新世纪实业。